当时的红军球迷期待值其实也不高,虽然前一年差点就拿到了联赛冠军,但球队折腾了许久过后早已元气大伤。在当时那个节点上,大家的诉求就是渣叔能尽快稳定住军心,保证他们成为欧冠的常客,像贝尼特斯时代那样就挺好了。至于冲击各种冠军奖杯,暂时还显得有些遥远。
综合来看,尽管香克利与克洛普所处的时代区别很大,但他们面临的困境其实比较类似,都接手了一个烂摊子,球迷们也有所期待。总之他们的工作都很有挑战性,在故事起点的时候,没有人能预知未来。
二.建功立业:香克利与克洛普面对困境时的应对方法
在执教利物浦之前,香克利在二级联赛的哈镇带队,但他是个很有雄心的人,踢球的时候要不是被二战耽误,作为苏格兰国脚可能有更高的成就。不过作为教练他的起点很低,从哈德斯菲尔德到利物浦,直观来看也没有什么“进步”。
当时的红军要钱没钱、要人没人,整支球队如同一盘散沙,香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,必须彻底推倒重来。作为足球俱乐部,根基就是教练和球员,香克利在有限的条件下,做出了最好的选择。
他没有带来自己的教练团队,而是吸纳了前任菲尔-泰勒的班底,佩斯利、乔-费根、鲁本-本内特和后来的罗尼-莫兰组成了核心智囊团,这批人也就是著名的“靴室”创始团队成员。
也许你会觉得他们在前任手下没干出什么名堂,为什么会被香克利看重?因为当时这些人也就三四十岁,作为教练员来说还很年轻,相对年长的香帅可能看中了他们的潜力,觉得是可塑之才就全盘留用了。后来30年的事实证明,香克利的眼光举世无双。
球员层面,当时队中大部分人都没什么斗志,属于在二级联赛挣点钱混日子的类型,野心勃勃的香克利在一年内把这些人全部清洗掉了,力度是空前的。不过当时球队老板财力很一般,没有多少钱来支持香帅重建。
也许是命中注定,虽然一线队溃不成军,当时红军的梯队却呈现出人才井喷的态势。在1960年之后,以汤米-史密斯、伊恩-卡拉汉、罗杰-亨特为首的一批青年才俊迅速蹿红,他们很快就顶替了过去那些“庸人”,成为了球队的骨干力量。
与此同时,香克利也说服了董事会,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,去强挖自己球队最需要的关键人物。最终香帅挖来了后防中坚罗恩-耶茨以及神锋伊恩-圣约翰,两人与根正苗红的青训小将们一起,成为了香克利初期打江山的核心班底。
对英格兰足球史有一定了解的球迷朋友可能知道,红军这批“小鬼”实力超群,地位可以与日后曼联的92班相提并论,有几位还是英格兰1966年冠军队的成员。香帅的领导力确实很强,但赶上这样一批天才也是他的幸事,球队在1962年夏天就回到了顶级联赛,并就此开启了传奇之路。